小时候,你有没有因为“数不清糖果”“弄乱图形”而被数学难住?
其实,数学从不是冰冷的数字,它原本就藏在孩子们的故事和游戏里。
这套由韩国作家刘永昭团队创作、长春出版社引进的《萌趣数学启蒙绘本》(全36册),正是以故事+互动游戏的方式,把枯燥的数学概念,变成了孩子们指尖可触、心中可感的美好体验。

📚 荣誉加持:
- 斩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童书奖
- 被墨西哥教育部指定为小学数学辅助教材
今天,带你一起拆解这套绘本如何从四大主题,悄悄建起孩子心中的“数学花园”。

🟣 紫色系:分类与顺序——逻辑思维的起点
生活中每一次“整理”和“选择”,其实都是在锻炼数学力。紫色系列用故事激发孩子对分类、排序、数据分析的敏感度:
- 🕷️《蜘蛛和糖果店》:蜘蛛老板观察顾客买糖习惯,引导孩子学会用统计发现规律。
- 🐭《避开恶猫的方法》:老鼠军团用柱状图、折线图制定逃生计划,培养图表阅读与推理能力。
- 🧹《一起一起分类病》:角色们因为“非要分类”而闹出笑话,让孩子自然习得分类标准的多样性。

关键词:分类 × 排序 × 数据可视化
启发场景:整理玩具大作战、超市购物清单挑战
🟡 黄系列:数与计算——搭建数字思维的骨架
从“数一数手指”到“做出分数披萨”,黄系列让加减乘除不再抽象,而是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小冒险:
- 🥖《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?》:追溯从石子到算盘的演变,让孩子理解数字的起源。
- 🎂《各国的早餐》:在美味食物中探索分数,什么是1/2、1/4?吃块披萨就懂了。
- 🐦《鸟儿鸟儿飞进来》:小鸟群飞入树洞的画面,引导孩子感受乘法的本质:连续相加。
关键词:数感 × 分合关系 × 四则运算直觉
启发场景:披萨分割游戏、生日派对筹备清单

🟠 规律性与应用:用数学看懂艺术与自然
数学不仅存在于课堂,它也隐藏在画作里、魔法城堡中,甚至夜晚的星空里。规律与应用系列,带孩子打开跨学科思维:
- 🖼️《美术馆里遇到数学》:在名画中寻找对称与黄金分割,感受艺术背后的数学秘密。
- 🧙《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》:破译魔女的ABC模式咒语,训练模式识别与推理。
- ✨《点和线相遇》:一颗颗星星,一条条线,串联出浩瀚宇宙,诠释点线面的变化与组合。
关键词:规律 × 对称 × 几何直观
启发场景:自己设计魔法符号、用小木棍搭建星座图
🟢 测量篇:用身体和生活丈量世界
“多长、多重、多久”这些抽象概念,在测量系列里,变成了孩子可以亲自体验的具体冒险:
- 📏《我家漂亮的尺子》:用手掌、脚掌测量屋子,体会非标准单位的灵活性。
- ⏳《时间的故事》:从日晷到闹钟,穿越时间的演变史,理解时间计量的发展。
- 🍞《面包公主三姐妹》:烘焙过程中用量杯、天平精准配比,掌握单位与精准测量的重要性。

关键词:长度 × 质量 × 时间 × 容积
启发场景:亲子身体测量大挑战、DIY制作沙漏
🎯 教育价值:不仅是数学启蒙,更是思维成长
这套绘本的独特之处,在于它打破了“先讲概念再做题”的传统模式,而是用故事先行,概念自然渗透:
- 🤝 亲子互动性强:每本书后配套简单小游戏,比如“用糖果做分类”“用身体丈量沙发”,让学习和玩乐无缝连接。
- 🧠 跨学段适用性:既适合3-6岁初步启蒙,也能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思维扩展材料,真正做到一套多用。
- 💖 情感教育融合:在分蛋糕、合作搭梯子的故事中,孩子不仅学到逻辑,还体验到友情、分享与责任。

🏡 家庭延伸玩法推荐
想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“数学力升级”?
试试这些简单又好玩的亲子小游戏:
- “身体尺子”挑战:谁能用自己的手掌测得最接近沙发长度?
- “分类小达人”比赛:把玩具、衣服按颜色、用途、大小分类,看谁分类标准最有创意!
- “数学早餐”制作:用披萨、吐司进行1/2、1/4切割,让分数变成美味的实感。
《萌趣数学启蒙绘本》教给孩子们的,不仅是数字、图形和测量单位,
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:
在糖果里发现统计,在披萨上理解分数,在星星中寻找规律。

当孩子学会在日常中发现数学的美,就会明白——
数学,不是要学的,它原本就在生活里跳跃闪光。
